据观察者网报道,美国官方最近发布了一份空域管制通知,从8月22日到26日,起于阿拉斯加科迪亚克岛,目标北太平洋,最终位于夸贾林环礁,对全程超过6000公里的空域施行飞行限制。
鉴于科迪亚克岛上有一座“窄角”发射场,加上超6000公里的空域管制,许多人都猜测,美军很可能是要试射一款全新的高超导弹,或是重启之前失败的FT-3项目。
会有这样的猜测也不奇怪,美军这个时间节点,明显是奔着9.3阅兵来的。
根据目前已经披露出来的信息,中国将会在这场阅兵上展示大量前所未闻的新式装备,这势必会让美国的军事霸权再次受到质疑。
一方面,美军今年8月部署的“暗鹰”高超导弹,根据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,只有2776公里的射程,连管制区域的一半都不够。即便是按照去年,美军对“暗鹰”进行的一次极限射程测试,也仅划出了4500公里的管制区。况且这种测试并没有什么实际上意义,
极限轻量化设计,意味着“暗鹰”的载弹量将被极限压缩,在实战中难以对目标进行有效打击。
另一方面,美军“暗鹰”的性能相较于东风系列,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。2019年中国阅兵上展示的东风-26拥有5000公里的射程,比“暗鹰”的极限射程还多500公里。如果按照同等杀伤力来看,“暗鹰”2776公里的射程远远逊色于东风-26。
自2019年中国阅兵仪式后,美军就被多家媒体扣上“落后”的帽子,频频将“赶超”、“加速研究”等词挂在嘴边,但五年时间过去,中国六代机已经试飞,而美军的六代机还在ppt阶段。
这也让美国军方遭到多家美媒抨击,每年万亿美元的国防开支都花到哪去了,之后更是爆出9万美元天价衬套的丑闻,让美国军工产业陷入信任危机。
此次试射也是美军为了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,更是给一众美国“盟友”打打强心针,以免盟友们质疑美国军事霸权,出现“东倾”倾向。
但美军此次试射行为,象征意义远远大过实际意义。按照中国展示一代、隐藏一代、研发一代的发展路径,中国已经对美出现代际领先。况且现代战争打得是体系化作战,以往一个明星武器能够左右战局的情况早就一去不复返。这点在俄乌战场上已经有所体现。
目前各国展示过的高超导弹只有俄罗斯的“匕首”真正使用过,但并未在俄乌战场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。虽然“匕首”确实发挥了出色的突防能力,但在缺乏完整作战体系的情报支援情况下,高超导弹并非能够稳定突防,对目标进行打击。
据乌克兰方面表示,经过改造后的“爱国者”防空系统曾成功拦截“匕首”,这也从侧面说明高超导弹并非无敌的存在。
加上其高昂的成本,打击目标类型单一等问题,导致高超导弹在单打独斗时,并不能发挥出预想的效果,只有嵌入一个完整的作战体系中,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。
所以美军此次卡在中国9.3阅兵前试射导弹的行为,反而出现了3方面暴露了自身军工能力落后中国的端倪。
首先是技术落后,“暗鹰”作为美军现役装备,在今年8月才首次部署,而且相较于东风-26来说,还存在着无法机动规避拦截,稳定性差等问题,完全靠着直线速度取胜,突防率远低于东风-26。
要注意的是,东方-17的首次亮相距今已经有5年时间,按照中国军工4年一次的迭代习惯,对美国来说,恐怕已经不是赶超的问题,而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代差壁垒了。
其次,美国还处在“单点突破”的作战思维,相较于中国已经构建出完整的作战体系,美国想法还停留在“旧世界”。
中国的东风系列高超导弹是作为体系作战中的一员,而非单打独斗。在天基、地基、海基、网络的支持下,东风系列导弹能够实现稳定突防,精准打击,从而达到所需战略目的。即便是美国新型导弹试射成功,在无法获得完整作战体系的支援下,也无异于是瞎猫抓耗子,纯看运气。
最后,从此次9.3阅兵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,中国作战体系已经全面从信息化转向无人化,这将重新改写世界对战争的认知,而美国依旧停留在以往的“霸主”光辉中,维持着陈旧的作战思维。这也导致即便美国加快脚步,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赶超中国。更何况中国也并未停下脚步,从而使得美国军工将始终落后中国。
所以说,美国此次试射除了能博得一些眼球之外,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,也无法撼动中国目前在军事领域的领先。更像是为了安抚国内民众和一众美国盟友的表演秀。